害蟲抗藥性是指在防治作物害蟲的過程中,長期使用單一農藥品種及濫用、不合理使用農藥,因適應性的增強而促使害蟲產生抗藥性,導致其防治效果下降。其表現是害蟲越治越多,危害越來越重,用藥濃度越來越大,防治成本越來越高。為了控制作物害蟲抗藥性的發展,防止害蟲新的抗藥性產生,克服害蟲抗藥性的應對策略是交替輪換或混合使用農藥,采用多種防治措施的協調運用,可收到良好的效果。 一、合理輪換用藥
不要長期單一使用某種農藥防治某種害蟲,這樣就可以切斷害蟲抗藥性種群的形成過程。輪換使用的品種應盡可能選用作用機制不同的農藥。如有機磷農藥、擬除蟲菊酯類農藥、氨基甲酸酯類農藥、生物制劑類農藥等,殺蟲原理各不相同,可交替使用。同一類的農藥品種輪換使用應慎重,因害蟲易獲得交互抗性,即對某種農藥產生抗性后,對和該種農藥同類的其他品種也會產生抗性。
二、使用混合農藥
合理混合使用2種或2種以上的有效成分、作用方式和機制不同的農藥混合使用,可以提高藥效,兼治多種害蟲,減少用藥量,減緩害蟲抗藥性的發生速度,克服害蟲抗藥性。即使抗藥性已經形成,混合用藥也能對抗藥性起抑制作用。但混用的藥劑組合必須科學合理,混配的農藥品種間應無抗性,不破壞藥劑的性狀。不增加毒性且有增效作用;最好是在抗性尚未完全形成時使用,以免誘發害蟲的多抗性和復合抗性。混合用藥較成功的方案有:敵百蟲、敵敵畏與馬拉硫磷混用;菊酯類殺蟲劑與有機磷類殺蟲劑混用;敵百蟲與辛硫磷混合使用;機油乳劑與有機磷殺蟲劑混用等。
三、制定農藥輪換使用計劃,間斷使用、停用或限制使用農藥
對一種害蟲反復、連續使用有效成分相同的藥劑進行防治,容易引發害蟲產生抗藥性。要停止使用這些藥劑,經過一段時間之后,害蟲抗藥性會逐漸減退或基本消失,這樣藥劑的作用仍可恢復。針對害蟲易對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產生抗性的問題,采用限制用藥次數或間斷使用的方法,如每年或隔年施藥1次,也可回避和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,增加現有農藥品種的使用年限,以穩定地保持對害蟲的防控作用。
四、添加使用增效劑,活化農藥提高藥效
增效劑能抑制害蟲體內解毒酶的活性,在農藥中適量地加入增效劑,與殺蟲劑混合后,可明顯起到活化農藥、增強毒效、提高藥效、延緩和抑制害蟲產生抗藥性的作用。目前生產上使用的增效醚菊酯,就是在原殺蟲劑中添加了增效劑,較好地克服了害蟲抗藥性,提高了農藥防治害蟲效果。
五、 多種防治措施的綜合協調運用
(1)應用農業綜合防治措施。 種植抗蟲品種,以減少害蟲危害;合理密植、調整播期、合理輪作、間作套種等農事操作方式控害護益;加強作物健身栽培,實行測土配方施肥;采用深翻耕地、灌水滅蛹(繭)等農業防治方式壓低害蟲基數。(2)選用選擇性殺蟲劑、植物源農藥和微生物農藥。 盡可能選擇對防治作物害蟲有效而對天敵殺傷力不大的殺蟲劑品種,以保護有益天敵數量,減少害蟲危害。(3)多樣化施藥方式的交替應用。 使用農藥方法除了常規的噴霧外,還可采用其他方法,如拌毒土、制毒餌、土壤施藥、涂藥、滴藥、煙熏等,各種不同的用藥方法交替進行,有助于預防和克服害蟲產生抗藥性。(4)建立害蟲抗性監測,推廣農藥精準使用技術。 建立和健全害蟲抗性監測網點,落實害蟲抗藥性治理示范,推廣農藥高效、安全、精準使用技術,以預防和延緩害蟲抗性的產生。
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作物害蟲抗藥性的預防應對方法一文,大家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借鑒一下吆。如果需要了解更多請關注中國農藥第一網--農藥信息網。